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3日

前9月300城土地出让金总额1.7万亿 我国房地产市场前景分析

 2014-10-11 14:54:43 责任编辑:张泽伟 来源:前瞻网 作者:张泽伟

  相关推荐
  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
   房地产行业分析 深圳三大银行“认贷不认
   房地产行业限贷放松政策下的发展分析
   2014年房地产行业前景预测 将推开一扇新
   2015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浅析
   2014年浙江省房地产中介代理房屋销售持续

楼市降温房企投资意愿不强,反映在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场的成交情况上,最直观的就是土地出让金总额减少。

10月9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中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交易情报》(下称“报告”)。报告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17109亿元,同比减少20%。其中,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及包含住宅用地的综合性用地,下同)出让金总额为11514亿元,同比减少20%。

在一线城市则出现了“量跌价升”的现象。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有所回温,甚至有的楼面价达到50%的同比涨幅。报告显示,北京、上海分别以1583.6亿元和1033.6亿元的出让金总额领跑全国。

表明一线城市的土地仍是开发商的首选,在房贷新政的影响下,开发商在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土地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供求量及出让金均同比下降

土地市场低迷,符合目前市场的预期。“今年前三季度土地市场处于低位运行状态,成交量和出让金逐月下滑。”这一趋势不会很快扭转,最起码要到明年下半年。

报告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供应量及成交量均下降明显。300城共推出土地26349宗、9842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15%、18%;成交土地21037宗、78333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22%、24%。

其中,住宅类用地共推出7685宗、34594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22%、20%;共成交5823宗、26605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9%、28%。

针对土地出让金减少,报告分析认为,楼面均价在年初冲高后逐渐回落,今年三季度低于去年同期,整体涨幅收窄。成交量的减少及楼面均价涨幅收窄致使土地出让金下滑。

楼市成交低迷,导致了房地产市场资金流通不顺畅,房企从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投资热情出现下滑。陈晟称,目前大部分房企手中还有大量库存,仍需以去库存为主,土地储备的欲望并不大。

在市场降温的大环境下,仍有房企愿意拿地,然心态不一。分析认为,第一类是持续看涨派,认为市场降温是暂时的,拿地节奏宜快不宜慢。第二类是资金充裕派,此类房企受拿地资金的制约并不大,对于优质地块,从经营和扩张角度看,都愿意去拿。第三类是抄底派,目前土地市场处于一个降温态势,房企此时拿地,资金成本可控。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0月9日),房企拿地占地面积排前四的分别是万达集团、绿地集团、碧桂园、保利地产,面积分别为519.4万平方米、468万平方米、204.6万平方米、168.6万平方米。

一线城市“地热房冷”

报告显示,1-9月,全国300个城市成交楼面均价为119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其中,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均价为1746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0%。其中,一线城市量跌价升,土地市场有所回温,一线城市的楼面价仍保持50%以上的同比涨幅。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一线城市共推出土地面积2500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1%,成交的2366万平方米土地面积的楼面均价为7917元/平方米,同比上涨57%,平均溢价率为29%。

从显示数据来看,一线城市出现“地热房冷”的情况。在楼市不温不火的状态下,一线城市的土地仍受到开发商的追捧。相比之下,开发商对大部分二三线城市的土地则是谨慎入手。

目前开发商的第一要务仍是去化已有楼盘,回笼资金,如果年末的市场回暖能够基本满足其需求,资金相对充裕的开发商势必将在土地市场投入更大的精力。

从9月上海的土地市场情况来看,部分宅地的溢价已有抬头的趋势,如果明年市场进一步回暖,土地市场的竞争势必将变得更为激烈,因此不排除部分开发商在今年年末率先入市。他认为,目前随着房贷新政的出台,开发商本身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有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救市,利好市场预期。如果今年第四季度成交量能够出现扭转态势,房企资金压力减少的情况下,拿地频率会加快。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大多数房企进入了全面保守状态,预计四季度土地市场仍将处于寒冬。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