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余钢企遭银行起诉 昔日座上宾何以成被告?
2012-09-12 08:46:33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互保、联保引发诉讼潮
在目前钢铁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面前,互保和联保这种原本降低银行风险的担保方式也已失去了其最初效用
依照常理,如果钢贸企业是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向银行借贷的话,尚不至于引发钢贸行业集体性的违约风险,也不至于引发诉讼潮。而自8月中旬以来爆发的针对钢贸企业的诉讼潮则从侧面反映出钢贸企业已身陷系统性危机,这也将银行信贷中所用的“互保”、“联保”方式的弊端完全暴露。
所谓“互保”、“联保”,是指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在贷款人不能提供足值抵(质)押物时,要求三家到五家企业自愿组成一个互助小组,小组成员协商借款金额,联合向银行申请授信,联合对贷款提供担保,每名成员均对小组授信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在这种担保模式下,只要一家钢贸企业整体陷于亏损和周转失灵的状态,就会使多家企业遭到牵连,在此轮银行发起的对钢贸企业的诉讼中,很多银行都是将到期不能还贷的企业连同互保、联保企业“打包”一并告上法院的。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学会银行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少军介绍,“互保”、“联保”最初是10余年前,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农户推出的一种贷款方式。
“由于农户缺少抵押物,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当时要求农户在贷款时找一家农户或者几家农户为其担保,一旦出现还不上贷款的情况,就由其他农户承担还款连带责任。由于农户贷款金额较少,即使出现风险,也在银行承受范围内。”刘少军说。
刘少军表示,“互保”、“联保”这种原本适用于农村的贷款方式一旦扩展至资金量较大的中小企业身上,本身就积聚着很大的风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容易对银行的风险控制体系造成冲击。
在目前钢铁行业的系统性风险面前,互保和联保这种原本降低银行风险的担保方式也已失去了其最初效用。按捺不住焦虑的银行开始了集中发难,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信贷风险大
银行收缩贷款
重复抵押对所贷资金投向监管不到位的确加剧了钢贸行业信贷风险的严重性
隐藏在钢贸企业的信贷风险不断蔓延开来,也惊动了银行监管部门。2011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银监局先后多次向辖区内银行发文,要求各家银行重点排查钢贸企业的信贷风险。2011年11月底,上海市银监局发文指出,钢贸行业贷款过于集中,整个上海地区的钢贸贷款余额约为1500亿元。
上海市银监局接二连三的风险警示无疑让银行紧张起来,于是风险排查随即启动。
在调研排查过程中,一个让银行恐慌的现实被揭露出来。上海银监局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末,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总量为103.45万吨,是螺纹钢社会库存的2.79倍。
这就意味着钢贸行业存在着重复抵押的问题,这无疑会放大银行的信贷风险,而且上海银监局已经发现某些银行在风险处置时无法对钢材质押主张权利。
与此同时,以“从事钢材贸易”名义套(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案例开始被银行发现,于是收缩钢贸企业信贷成为了一些银行挽救损失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08年钢材利润越来越微薄,一些钢贸商家便以囤积的钢材做抵押品,从银行获得贷款,名义上从事钢材贸易,其实有不少投向房地产、炒期货,甚至放高利贷,以求获取更高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钢材的商品属性已经逐渐被其金融属性所代替,钢材成了融资的工具和载体。”该知情人士总结道。
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以及目前低迷的资本市场环境显然影响到了这部分钢贸商的投资收益,面对银行的收缩政策,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便暴露无遗。
前瞻网获悉,2012年4月,银监会办公厅甚至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钢贸企业需求贸易背景的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发生。
对于外界所说的钢贸企业存在重复质押,以及将所贷资金投向房地产、期货等高风险领域而导致信贷违约的现象,肖志成表示,这种情况的确存在,但不能以一家企业或少数企业的做法就否定整个钢贸行业,这个行业中的大部分企业还是坚守在本业上。
尽管如此,重复抵押对所贷资金投向监管不到位的确加剧了钢贸行业信贷风险的严重性。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起完备的风险管理程序,除了要做好贷前审查、额度核准外,还要做好贷后跟踪,尤其对企业的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要加强追踪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和真正使用到位。”刘少军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