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2月22日

鄂尔多斯21%煤矿停产 GDP增速从第一到倒数第一

 2013-06-25 11:14:21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一厢情愿的增产计划

正是在这一极不乐观的前景中,鄂尔多斯市政府制定了一个逆势而上的目标:2013年全市GDP突破4000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达到870亿元,增长6%。其中,2013年全市煤炭产量目标从2012年的5.9亿吨增长到了6.5亿吨,煤炭不但不能减产,还要计划增加产量6000万吨左右。

一位鄂尔多斯当地煤炭企业负责人表示,煤炭增产6000万吨,意味着比2012年增产10%。以年产50万吨的煤矿为例,增产10%就意味着企业至少要追加近千万元的技术改造费用和设备投入。但是,现在的煤炭是供过于求,增产的煤炭卖不出去,而低价售出则面临亏本风险。

另一位煤矿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一个中等规模的个体煤矿为例,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开工挖煤每个月的亏损额大约是40万元左右,而停产每个月的员工工资和设备维护等费用加起来最多不到20万。因此,许多煤矿选择了停产。

多位鄂尔多斯当地的中小煤炭企业负责人反映,依照目前的市场行情,鄂尔多斯的煤炭价格已经跌到了当地企业生产成本的边缘,甚至粉煤价格出现了倒挂的情况,企业只有通过减产,才能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费用和损失。这时政府要求企业增产,几乎等同于将企业的资金转移为政府的数字业绩,没有企业愿意为此买单,只有大企业能够承受这种损失。

与民营中小煤企纷纷减产、停产不一样,当地一些大煤企喊出了“为政府分忧”的口号。作为内蒙古“双百亿”工程重点培育企业的伊东集团就提出“不停产、不减员、不降薪”。

伊东集团总经理杨二喜曾公开表示,“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的企业不可能做这么大,作为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选中的煤炭整合主体,在这个时候应该主动为政府分忧。”

“为此,伊东集团受到了鄂尔多斯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但是,谁疼谁知道。”一位鄂尔多斯当地的煤矿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时不减产,就意味着亏损。伊东集团煤炭生产能力约3400万吨,2012年的利润只有十多亿元,此次宣布不减产将带来直接损失近20亿元。

“企业为政府分忧只能是一时之举,难以支撑鄂尔多斯的经济困局。一旦这种市场低迷的局面长期持续,企业难以承受长期亏损。”同为大型企业的一家河南煤炭企业在鄂尔多斯分公司的负责人表示,目前最让人头疼的是一方面煤炭的销量上不去,另一方面是价格太低,每吨煤炭毛利润只有几元钱,这还是在执行了鄂尔多斯市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之后的结果。没有减产的企业也是挣扎在成本线上,减产只是时间问题。

鄂尔多斯煤炭局的内部人士表示,鄂尔多斯市除了继续执行涉煤企业费用减免政策外,还帮助煤炭企业开拓市场,协调争取铁路运力等等,可以说能给予的优惠政策都给了,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要想完成今年的增产目标很难,“今年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也就能达到4亿多吨,绝对不会超过去年。”

转型的阵痛

“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鄂尔多斯的经济仍然看不到春天。而且,从全国的经济形势来看,煤炭价格短期内没有回暖的迹象,甚至可能会长期处于低位运行。”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表示。在于光军看来,当前的背景下,留给鄂尔多斯的选择并不多。当鄂尔多斯最大的产业支柱失去强劲的发展动力时,摆在鄂尔多斯面前只有转变一条路可走。

对此,鄂尔多斯市市长廉素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曾指出,鄂尔多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和素质较低等问题,“非煤产业只占工业增加值的30%,这样的工业结构是不可持续的,若不转变方式,必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被淘汰。”

然而,转型的道路并非坦途。根据2013年初鄂尔多斯市政府提出的转型新思路,其核心计划是通过进一步提升煤炭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重点打造煤转电、煤化工、煤电铝三条产业链。

是煤化工还是煤电铝,在全国范围内,产能过剩的情况已非常严重,留给鄂尔多斯的发展空间似乎并不多。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资深煤炭市场专家李朝林表示,鄂尔多斯从前些年房地产经济泡沫的破裂,到目前煤炭经济危局的发生,一直走的是一条资源依赖、产能扩张的老路。政府对于GDP高增长冲动和企业对高利润的追逐,形成了鄂尔多斯十几年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结果导致鄂尔多斯除资源外,很难形成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查猫

加上经济下行、银根缩紧的影响,诸多新项目开工情况并不理想,这使得鄂尔多斯“一煤独大”的局面一时难以发生太大的改变。

目前,“鄂尔多斯市政府首先要正视转型的阵痛,习惯低经济增长模式下的经济管理,避免因人为拔高GDP而出台不切实际、违反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李朝林说,“地方经济的转型首先要从政府职能的转变开始。”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