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4日

过度扩张致江苏光伏产业陷入寒冬

 2012-05-15 08:29:44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中小企业的“火线”挣扎

大企业以低价换取出货量,无品牌优势的小企业彻底丧失了竞争力。

此刻,对于蔡顺来说,却难有瞿晓铧这样的淡定,“我都觉得我可以改行了。”

2010年4月,在光伏市场最火的时候,蔡顺接受了富二代老板的邀请,来到江苏筹划建设太阳能组件的生产线。为获取专业机构的认证证书去开拓海外市场,蔡在去年说服老板将其生产的组件送至美国PTL实验室检测。瑞新一共认证了14种规格的产品,为此花费了122万元,相当于公司注册资本的1/10。

但蔡顺没想到的是,认证还没有结束,光伏市场就已经骤冷。去年,仅靠着国内市场,江苏瑞新的组件销售约达2000万元,今年老板提出希望能做到4000万元的销售,但他觉得很难实现。

蔡回忆,往年从二季度开始便是光伏行业的旺季,组件厂常常难以买到足量的电池片和辅料。而眼下,他根本找不到旺季的痕迹。“现在是两极分化,忙的生产不过来,闲的就彻底接不到订单。尽管全球市场总量没有变小,但再也无法重现往日的全行业疯狂。”

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到,在前几年行业火爆的时候,大企业们不屑降价与小企业抢市场,而眼下连大企业也要以低价来换取出货量的时候,本就无品牌优势的小企业就彻底丧失了竞争力。此外,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将现货拉至欧洲的仓库待售,外国买家便直接在港口买现货而无需再来中国,而持续走低的组件价格,让小企业除了负担不起货柜的成本之外,更承担不了将产品运至海外期间的价格损失。

蔡眼下的应对措施有两条,一是帮大企业做代工,赚取人工成本。“有时候他们提供全部材料,我们只出人工,有时候他们提供材料名录,我们自己采购并加工。”

二是生产针对小型应用系统的组件。此类项目通常总量较小,且不同项目所需的产品型号各不相同,与这个细分市场相比,大企业更青睐大型电站项目。但问题是,针对特定系统的非常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容易购得。“现在电池片厂家都把产品的效率做高,因为低了亏本,那么常规2.8瓦的就很好买,但是2.4瓦的就不好买。”蔡顺说。

在2006年,刘良华与朋友合资5000万成立常州市东君光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东君光能)。此前穿梭于国内各大医院销售药品的他,凭着一腔热血,就进入了光伏产业。

但刘赶上了好时代,2006年前后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开始相继出台光伏补贴政策,巨大地市场需求让他只做了建造厂房和参加展会这两件事,就迅速打开了局面。

市场好的时候,东君的组件曾卖到15元/瓦,最高的利润率达到10%,按照东君去年每月近10兆瓦的出货量,就意味着其一个月的盈利就能达到1500万元。但如此高额的利润,也需要同样高额的流水来支撑。

“10兆瓦的售价是1.5亿元,资金按照一个月流转四次来算,两个月的出货就需要2-3亿的现金流。”东君光能副总经理袁勇说,“光伏产业除非是最上游的硅料,其他环节的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相对来说资金的要求要高点。”

企查猫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东君光能在去年7月市场急转直下时做出的基本应对策略就是控制库存。去年6月,包含国家退税在内,单晶组件的价格可以卖到11-11.5元/瓦,但是到了9月,价格就降为8元/瓦。而东君光能恰好躲过这一劫。

但刘良华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松,如今只要能保证不赔本的单子他全都接,以此来留住员工和保持银行的信任度。“毕竟有经验的工人不那么好招,而且一旦停产,再想向银行贷款绝非易事。”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