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未来3年投资千亿打造临港“智造城”
2013-04-18 11:16:04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
如何抓住自身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决定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命题。
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指出,临港开发建设关键是转型。要牢牢坚持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产城融合“五位一体”的方针。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临港作为新型装备制造业基地已经初具成型,包括中国船舶、上汽集团、上海电气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经在临港“落户”。
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于2008年9月在临港基地落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9.06亿元,初期规划产能15万辆/年。总占地面积120.71万平方米,一期占地面积67.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6万平方米,包括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发动机车间。从2008年第一辆荣威550成功下线,到2012年5月第30万辆整车下线,规模逐年递增。
上汽方面认为,临港新城聚集了先进制造的代表企业,对产业进入有严格限制,已经成为大型自主品牌集中的先进生产制造基地。据了解,临港基地与仪征基地、南京基地一起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国内三大生产基地。
上海电气在临港布局了9个项目企业,涉及船用曲轴、核发电装备、燃气轮机等,公司大力推进核电制造基地建设,在临港建设集约化的核电设备制造基地,形成了国内最为完整的压水堆核电站主设备制造能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核电质保体系,临港基地成为全球规模最大、业务最集中、能力最完整的先进的核电主设备制造基地。
据前瞻网记者了解,作为进入临港最早的大型国有企业,目前中国船舶在临港投资了三家企业,分别是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海洋工程及高技术船舶配套项目、中船柴油机配套产业园项目和上海中船三井造船柴油机有限公司。其中以中船三井最为突出,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和二期工程第一阶段建设,投资16.8亿元,形成200万马力以上船用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的产能。
中船三井董秘张龙表示,临港的各方条件符合公司的发展需求,未来若有投资意向将首选临港。
目前,临港已经成为六大装备产业的生产基地,包括新能源装备产业、汽车产业、船用关键件产业、工程机械产业、海洋工程产业和民用航空产业。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临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产业集群,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和环境承载能力,临港产业区已经聚集了申能燃气、三一精密机床、映瑞光电LED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未来三年投资1000亿
据临港地区管委会党组书记、浦东新区副区长朱嘉骏介绍,临港未来3年将争取实现10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300多亿,几乎达到了临港发展10年才获得的投资强度,这对临港管委会不得不说是个巨大挑战。此前10年,临港完成了12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平均一年120亿。
不过,尚待开发的108平方公里主产业区和41平方公里综合区,增厚了临港未来发展的底气。上海金桥开发区以27平方公里,去年实现产值3000亿,临港坐拥近150平方公里的土地储备和“双特”政策的种种优惠,未来发展值得期许。
需要承认的是,今天的临港对一些特定产业的深度扶持政策还是空白,这或许是未来需要各方继续推进的方向。朱嘉骏表示,下阶段,针对临港三十条的每一条政策,临港地区管委会还将编制操作细则,使“双特”政策真正落地,更具操作性。汤文侃则认为,今天的临港更多的是一种体制机制上的理顺,给这个地方放权,给足够空间;但是未来,需要锁定几个产业,然后真正结合产业的实际特点发展。只要明确战略定位,充分贯彻落实双特政策,相信实现临港建设的美好愿景指日可待。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