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 能否推动杭州成为中国第五城
2014-05-08 09:02:44 责任编辑:QZ133 来源:前瞻网
天津。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北方工业中心,名头很响,钢铁和石油是支柱产业,三星电视和空中客车的生产基地,北方第一大港口,地位确实很重要,但仍然缺少全国影响力。
天津最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是国家火箭航天基地,体现了天朝政府要将天津打造为国家战略国防工业中心的意图。只是,这个产业的规模目前仍然太小,还不具有带动全局的影响力。
在国家战略的强力推动下,天津在过去的十年经济快速崛起,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北京和上海,但是为什么在人们关于一线城市的讨论中,始终有意无意的被人忽视?
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
天津的GDP过于依赖国企投资,缺乏市场化竞争力的产业:无论是航天还是石油,这些产业的决策者都在北京。因此,天津之于北京的关系,更像是北京的郊区,承担的是北京央企的生产基地角色。
由于这样的原因,天津的GDP即使继续膨胀,也不可能获得一线城市的地位。
重庆。
四大直辖市之一,地位很高,西部工业中心,名头很响,汽车和IT制造是支柱产业。
重庆在过去的五年里经济崛起速度极快,堪称和天津并列的双子星。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转移的主要产业就是苏州的笔记本电脑制造业。但目前仍然处于打工者地位,缺乏行业话语权。
另外一个核心产业,就是以长安和力帆为代表的汽车工业。汽车业的影响力和战略意义不言而喻,但长安汽车毕竟只是业内老四,被三大集团死死压住。长春有一汽尚且没位子,重庆的产业影响力仍然欠点火候。
这就是目前的现实:重庆的经济规模很大,但是经济水平距离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一线的人才一般都不会考虑去重庆发展。
十年之后,重庆有潜力发展成为一线城市,但目前还不是。
成都。
西部双子星之一,曾经被誉为第四城,我理解为这是发展的目标。
成都确实有这个潜力:和重庆一样,这里是内陆产业转移的中心,大量的沿海IT企业成群结队在这里扎营,其规模和影响力正如苏州在十年前崛起的一般。
是的,目前而言,成都只是苏州的翻版,虽然外资很多,经济欣欣向荣,但仍然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本土企业。
成都的第四城之梦,在十年之后。
武汉。
华中经济中心,汽车和钢铁是两大支柱。尤其是东风二汽,武汉的所有荣耀和希望都寄托在他之上。
在2010年代的中国,伴随着产业升级的东风,汽车业和石化业将成为两大支柱产业。
只可惜,东风汽车的合资伙伴只是行业的二线,他也缺乏民企的灵活机制,这使得东风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通用福特一样的巨头。
武汉的底特律之梦或许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武汉离一线城市的距离仍然很远。
苏州。
苏州和深圳的gdp之争曾经炒得很热。苏州有这样的资本:这里是外资跨国企业的主要制造和研发基地,欧美,日本,韩台的跨国资本都视这里为乐土。这里不但能吸引一流的研发人才,而且每年的专利申请量仅次于深圳。
近年来,苏州也发展起了一批本土民企巨头:沙钢集团,恒力石化,波司登服饰,还有一些电缆,电梯等细分行业。
但苏州的致命伤在于:苏州的外企只是将生产基地设于苏州,决策总部仍然在上海或者国外。在这些产业领域内,苏州不具有话语权,其地位正如天津之于北京,东莞之于深圳。
苏州的民企所影响的行业,又大多只是传统低端产业,不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实在是件尴尬的事情。
正因如此,苏州想晋身一线城市,始终缺了些底气。
杭州。
杭州的gdp是十大城市中最小的,也不是华东区域经济中心,似乎离一线城市的位置最遥远。
但我不这么认为。
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第一大省。在机械,化工,食品,纺织品,外贸出口等诸多领域内具有全国影响力。而浙江民企的总部大多设于杭州。
杭州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行业包括:
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电商业,
吉利汽车,万向零部件,盾安制冷,奥克斯空调为代表的机械工业,
恒逸石化,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化纤业,
娃哈哈为代表的食品业。
正因为有这一大批行业龙头的存在,杭州对全国一线人才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从产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杭州是离一线城市最近的城市,唯一的缺点,只是经济规模小了那么一点。但是无论如何,如果要评选中国第五城的话,我认为杭州是最接近的选择。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我国氢气压缩机行业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主要包括开山...[详细]
- 蔡志濠: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大模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05亿元
- 温杨洋:2024年中国无人机行业应用情况分析
- 韩艳婷:2024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等)
- 蒋金成:中国丙烯酸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
- 李明俊:2024年中国担保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 柯素芳:2024年全球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组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1064万辆
- 吴小燕:中国数据中台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
网友评论
2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