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22日

西安高新园区10亿资金发展新兴产业

 2012-01-15 15:15:27 责任编辑:QZ035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1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项目、企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以及对产业示范基地等的支持。

西安高新园区自成立以来保持了稳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其发展的重点之一。未来西安高新园区将加大发展的力度。

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的推动下,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航天恒星等企业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以应用材料、电子集团等为代表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和LED产业……

近日,西安高新区举行了“西安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出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旨在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更优的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

资源聚集

去年经济指标增速30%以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优势凸显

刚刚过去的2011年,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功获批了科技部国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军民融合通信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试点园区和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园区,荣获了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等40多项表彰奖励。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11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迅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同比增长2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6.497亿美元,同比增长27%;实际引进内资317.03亿元,同比增长33%。

据了解,2011年高新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700套;同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呈现出研发中心区域总部竞相布局、金融机构纷纷落户、高端制造业巨头相继聚集的特点。特别是卡特彼勒、IBM、GE等15个世界五百强成功入驻,高新区的国际影响力和产业竞争力日益增强。全年新开工项目超过100个,项目建设创历史新高。

此外,高新区还与沣东新城合作,启动建设了10平方公里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首批12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入驻。同时,知识产权申请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科技创新创业更加活跃,全年新注册企业3019家,平均每个工作日成立企业16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取得新进展,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高新区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动摇,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高新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园区承载、优化服务、组织对接等举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

鼎力支持

10亿专项资金 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高新区在新年伊始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打响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鲜亮“旗帜”,明确了未来的奋斗目标,并表明了创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决心。

《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目前的30%提升到50%以上,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成为国内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地。同时,高新区还在《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其中,最为各界关注的是设立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据了解,该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项目、企业、人才的培育与引进,以及对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

企查猫

具体而言,专项资金将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重点企业和项目以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具有核心技术和创新性商业模式的重点企业和项目。对从事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或自主创新产品研发与中试,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以及从事标准制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企业,基金将以无偿资助形式,择优给予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同时,专项基金还将择优为重大产业化项目贷款担保与贴息、鼓励企业引进风险资本和股权融资发展。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产业计划立项支持一年以上且执行情况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对园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技术成果,通过提供试验试用场地、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方式予以扶持。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