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22日

会展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 成都打造中国会展之都

 2012-06-15 16:55:17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

随着会展行业发展的日渐规模化,四川成都将会展业纳入重点规划项目。据前瞻网记者了解,日前,《成都会展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成都首次将会展业纳入全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根据《规划》,成都将重点发展会议、展览、节庆三大会展业态,力争到2015年实现将成都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会展之都”的目标。

根据《规划》,成都将充分发挥政府从规划层面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成都会展业实现重点突破和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

前瞻网了解到,按照《规划》发展目标,到2015年,成都会展业直接收入将达100亿元,间接收入达800亿元,年举办会展项目500个以上,成都市会展场馆室内展览面积将达30多万平方米,将引进3至5家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蓉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

《规划》明确产业布局

成都博览局局长陈琳解释说,“十二五”时期,成都会展业将按照会展业发展布局,构建会展核心功能区和会展特色功能区两大功能区。

按照《规划》明确的布局思路,成都会展业核心功能区将以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城所在区域为重点,以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城南世纪城会展综合体、城西会展综合体等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大型国际会议、高端论坛、专业展览和特色节庆活动,推动会展企业集聚,将核心功能区打造成为会展场馆设施先进、市场主体竞争力强、配套服务完善的会展核心区域。

陈琳介绍说,近年来,成都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会展业快速发展,场馆承载会展项目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配套逐步改善,品牌特色项目持续增加,会展影响力不断扩大。

根据《规划》,成都将积极培育会展业市场主体,提升会展企业的国际化、专业化水平和总体实力。成都将扶持和引导本地会展企业组建综合性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引导和支持实力较强的本地大型会展企业外向型发展,引进德国汉诺威中国展览公司、英国励展中国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会展公司到成都设立机构,带动全市会展企业发展壮大。

据前瞻网了解,为提高成都会展业的国际化水平,《规划》还提出,成都将加强与国际友城、驻华商协会、驻蓉领事馆、驻蓉商协会在会展方面的城市交流和项目合作,并与德国慕尼黑等国际会展名城结为会展“姊妹城”。

“会展节”齐头并进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成都将在已形成的会议、展览、节庆三大业态齐头并进的大会展发展格局基础上,着重从培育会展品牌、培育市场主体、优化城市会展功能等方面提升成都会展业国际影响力。

据陈琳介绍,“十二五”期间成都将积极申办全球气候友好技术大会、世界核工程大会等科技领域的高端会议,积极创办金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会奖旅游及奖励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会议,形成一批能够展现城市形象、具有成都特色、带动城市发展的会展品牌。此外,成都将培育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消费类展览,力争建设成为中国大型消费类展览的重要集聚区,还将打造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等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到2015年,初步将成都建成中国西部休闲节庆之都。

陈琳介绍说,成都将优化城市会展功能,打造全国一流的会展硬件设施。如成都将加快城南世纪城会展综合体建设,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星级酒店餐饮供应中心等配套设施,增强其承办国际会展的服务功能,并将加快新世纪环球中心、新世纪当代艺术中心建设。此外,成都还将加快城西会议综合体建设,形成新的会展副中心。

企查猫

目前,成都会展经济规模居中西部首位。据介绍,面对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成都市于2003年成立成都会展业发展办公室,并于2010年更名为成都市博览局,推动了会展业专业化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是成都会展业发展最快的5年,经济效益、活动数量、展出规模、拉动消费值和产业带动作用等均大幅跃升,会展经济规模居全国前列、中西部首位,5年内共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1402个,全市会展业直接收入年均增速达32.27%,间接收入年均增速达33.23%,拉动餐饮、住宿、交通等第三产业收入共计833.07亿元,对成都市经济增长起到重大的拉动作用。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