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012-09-14 07:55:00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第三章 空间布局
根据江苏沿海、沿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产业基础与发展潜力,陆海统筹,江海联动,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构建江苏“L”型特色海洋经济带,提升北部海洋重化工业板块、中部海洋生态产业板块和南部海洋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板块综合竞争力,培育以沿海港口和沿江港口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形成“一带三区多节点”的海洋经济空间布局。
第一节 打造“L”型特色海洋经济带
充分发挥长江下游深水航道与海洋相连接的独特优势,统筹规划沿海、沿江两大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江海联动,全力打造以沿海地区为纵轴、沿江两岸为横轴的“L”型特色海洋经济带。
依托沿海港口群、沿海高速公路、临海高等级公路、沿海铁路、通榆河等主要交通通道,促进产业集聚,重点发展石化、钢铁、汽车、船舶、新能源、新材料、新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临港产业,提升海洋渔业和滩涂农林牧业发展水平,加快现代港口物流、海洋科技文化、涉海金融和涉海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
依托沿江港口群、长江深水岸线,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及港口物流、海洋船舶修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海洋优势产业;依托沿江地区科教优势,进一步壮大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依托沿江地区雄厚产业基础和科技研发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积极发展涉海产品、设备及材料制造等海洋相关产业。
第二节 建设三大重点海洋经济区
加快连云港、盐城、南通3个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功能,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增强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错位发展、合理分工和良性竞争,以个性化发展强化海洋产业特色,以优势互补提高开发效益,建设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3个中心城市为核心的江苏北部海洋经济区、中部海洋经济区和南部海洋经济区,提高区域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沿海北部海洋经济区。以连云港港为核心,对接中西部腹地经济区,加强苏鲁海洋经济合作。充分发挥连云港港深水大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和现代港口物流业,建设连云港航运交易市场和大陆桥国际航运中心功能区;重点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全力打造石化产业链和钢铁产业链;积极发展核电等能源产业,扶持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等新兴产业,建成沿海地区重要的枢纽港和重化工基地。加快发展海洋渔业,提升发展滨海旅游业。
沿海中部海洋经济区。发挥盐城拥有广阔滩涂湿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特色,大力推进清洁生产,重点发展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做大做强汽车、船舶等临海优势产业,培植壮大新能源、光电、海洋生物等临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生态型工业基地;积极发展环保装备、环保材料,建设环保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滨海生态旅游业、高效生态海洋渔业和滩涂农林牧业;积极发展风电装备,建设国内重要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
沿海南部海洋经济区。进一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积极开展苏沪海洋经济合作。依托南通船舶及海洋装备制造等雄厚的产业基础,江海联动,重点发展海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港口机械等产业,加强产业配套和行业合作,建成世界一流的远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及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积极发展临海石油化工、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第三节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多节点
发挥江苏临海滨江的地理优势,以沿海、沿江众多港区为重要的海洋经济发展节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开发,集中布局建设临港产业,发展临港重要城镇,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临港产业发展。根据港口各自比较优势,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加快布局临港产业。适应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利用海运成本低廉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发展临港产业,特别是能源、石化、钢铁、车船、造纸、粮油加工等大用水量、大进大出的临港工业。设立临港产业准入门槛,切实加大产业导向力度,强化产业集聚效应,推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临港城镇建设。港城是港口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依托,加大港城特别是沿海临港城镇建设的力度,构建海洋经济服务中心。加快培育沿海临港城镇,围绕形成中小城市的目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产业发展,促进人口集聚,有序扩大城镇规模,提升城镇发展水平。
第四节 培育海洋经济发展载体
坚持产学研结合,创新管理机制,加快沿海、沿江各类功能园区发展,促进海洋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功能园区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连云港新医药产业园、盐城风电装备产业园、南通海洋工程船舶装备制造工业园、镇江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科技产业园、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机遇,培植发展更多海洋产业集聚区。
整合功能园区资源,依托深水海港和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支持14个沿海县(市、区)设立和建设海洋产业园区,达到标准的优先升格为省级开发区。海洋产业园区按产业链引导布局,突出产业链的延伸、耦合、配套,形成上下游企业相邻布局的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海洋产业集群化步伐。
第五节 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
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园区模式、综合开发”的总体要求,先规划后围垦,先定位后建设,先试点后推广,高起点、跨越式推进沿海滩涂围垦综合开发。2010-2020年,沿海滩涂规划建设21个围区,总面积270万亩。其中,2010-2012年,围垦滩涂60万亩;2013-2015年,围垦滩涂70万亩;2016-2020年,围垦滩涂140万亩。
集约高效利用围垦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沿海滩涂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发展、城镇建设为重点,优化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围垦土地的综合效益,建成我国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促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建设临港产业、绿色城镇,形成海洋经济发展重要节点。优化农业、生态、建设三类空间,农业、生态、建设用地比例大致为6∶2∶2,按功能定位实施城镇、产业、生态等综合开发。农业用地实施成片开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商品粮、盐土农作物和海淡水养殖基地。建设用地结合临海港口,合理布局临港产业和城镇建设,以园区模式进行开发,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大项目,形成大产业,提高投资强度和产出效应。生态用地主要用于沿海人工湿地,沿海水库、防风林、护岸林等建设。建设滩涂围垦综合开发试验区,实施不同类型的综合开发试点,探索形成综合开发新机制。
有序实施滩涂围垦开发。遵循“依法、科学、适度、有序”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开发利用滩涂、沙洲和海岛及近海海域资源。按照“边试验、边观测、边围垦”的方式,安全稳步地推进滩涂围垦,确保开发利用满足生态保护的要求。充分评估资源环境容量,科学合理确定新围海堤布局选线,重点对潮上带和潮间带高程在理论基准面2米以上的海域滩涂(包括近岸边滩和岸外辐射沙洲)进行围填开发。按照河口规划治导线的管理要求,统筹河口保护与滩涂利用,维护入海河道河口泄洪排涝能力。科学实施离岸沙洲围垦布局,尤其是促淤导堤布局,挖掘潜在深水大港资源。鼓励采用人工岛式、挖入式、多突堤式等围、填海新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全球卫星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2900亿美元
?卫星产业是指围绕人造卫星的研发、制造、发射、运...[详细]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2043亿元
- 童锡来: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投融资分析
- 何乐:2024年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 刘海晶:2024年中国区块链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 李明俊: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区域热力地图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437亿元
- 韩艳婷:2024年中国数据中台行业全景图谱
- 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年全球钠离子电池行业市场规模将达6.1亿美元
- 蔡志濠:2024年数控系统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