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
2013-03-19 15:24:08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二)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能源利用效率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市供电煤耗、精品钢、整车、大型锻件等产品单耗已达国内外行业先进水平,但极个别企业产品(工序)仍接近或高于国家限额水平;我市工业综合能效国内领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二是节能环保产业需要进一步培育,我市缺乏能提供高效运营服务和具有综合化运作能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产业发展缺乏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科研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三是资源综合深度利用需要进一步挖掘,我市粉煤灰、脱硫石膏等主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今后将日趋减少,须探索研究资源综合利用新领域;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拆解处置能力相对不足,需进一步健全;工业产品再制造产业亟待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四是节能执法监察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节能地方性强制标准规范比较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缺少刚性约束,主要产品单耗指标监控体系需要完善。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和趋势
“十二五”时期,上海将处于万元GDP碳排放强度下降、人均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上升的发展阶段,全市用能总量持续增加,建筑、交通、生活用能刚性增长。上海的节能目标是单位GDP能耗下降18%和单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工业作为我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节能目标完成难度仍然极大。
当前,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节能减排目标对资源能源有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快构建产业结构优、资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二是提升能效成为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核心任务,因此必须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整体提升工业综合能效。三是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实施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必须聚焦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节能环保装备、产品、技术,创新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四是节能与综合利用深入推进需要体制机制创新,因此必须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强化能效监控体系,拓展应用市场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引逼结合、创新发展。
根据对本市工业发展趋势的分析和对重点行业、企业的调研,“十二五”期间,通过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本市工业用能需求净增量有望控制在600万吨标煤左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控制在0.5以下。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