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
2013-04-10 11:37:45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七)物联网产业。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特定物体与网络及存储集控系统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对特定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监测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体系。“十二五”期间,积极实施“感知中国·智慧杭州”4433工程,围绕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网络构架体系,重点发展物联网设备核心元器件、网络集成与数据处理、应用服务及标准化推广等领域,打造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条,抢先占据物联网产业制高点。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物联网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实现增加值330亿元,产业规模跃上新台阶;培育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具有显著示范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达到1-2家,超50亿元的企业达到2-3家,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超过20家,专利及软件著作权累计总量达到1000项;力争五年内实施重点示范应用工程50项以上,物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拓展,物联网技术融入城市运营管理的多个领域,率先将杭州打造成国内重要的物联网经济强市。
2.发展重点。
(1)物联网设备核心元器件。围绕物联网感知层信息获取、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优先发展先进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大力开发射频识别(RFID)、监测、定位以及红外等领域核心传感器及元件,积极培育物联网智能终端设备制造,加快形成物联网信息感知核心产品制造与网络及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支持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化的新型传感器设计、研发和制造;推进卫星导航接收芯片、电力线载波通信芯片的研发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培育传感器核心控制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及规模化量产;加速基于新一代通讯网络技术的3G、4G芯片设计、研发、封装和规模化量产;加快完善高性能射频识别标签设计、封装及相应读写器具设计、开发和生产的完整产业链;积极推进融无线数据通信、交易支付、信息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终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
(2)网络集成与数据处理。围绕物联网网络层数据传输、存储、处理以及控制等环节,攻克关键技术,优化提升大容量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软硬件产业,培育物联网网络综合业务运营商。重点支持3G、4G、软交换等下一代网络传输技术与设备研发、制造;支持大容量数据交换和存储设备研发制造;支持探索、开发异构网络、超级网络运算中心、云计算,优化复杂网络结构,进一步壮大我市在分布式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数据挖掘、分析领域的话语权;积极推动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与互联网“三网”融合,开发关键支撑技术和设备;开展应用于IPV4向IPV6过渡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研制与开发。
(3)应用服务及标准化推广。围绕关键技术,立足产业基础,聚焦市场趋势,探寻适宜商业模式,研发基于特定应用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推进系统解决方案标准化进程,培育服务商和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推进“智慧杭州”建设。重点发展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提供、网络运营以及信息服务等物联网相关高新技术服务业,着力发展在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应用、个人家庭应用等领域的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推进交通、旅游、电网、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环境监控、工业监测、建筑节能、市政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开发可“复制”商业化运作模式,支持发展面向用户的物联网产品与服务;积极发展基于物联网的信息内容产品和服务。
3.发展举措。
(1)完善产业支撑体系。结合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需求,加快构建以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基础数据交换和信息安全中心、技术应用和成果转化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等为主体框架的物联网产业支撑体系。重点建设三大公共平台:物联网网络基础平台,包括“1+3”基础网络平台、物联网信息中心等;物联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包括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技术中心、中国电科(杭州)物联网研究院、港科大杭州物联网智能技术中心、南邮杭州三维无线与物联网研究院等;物联网信息和中介服务平台,包括物联网技术交流中心、物联网技术(产品)认证测试中心等。
(2)支持示范项目建设。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自主建设与政府奖励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实施示范应用工程,引导产业链各方以联盟形式组团开发,拓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市场,着力打造物联网技术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的“智慧城市”综合体。面向城乡管理、市民生活、工业信息化、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重点推进智能城市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生活试点示范工程、智能“两化”试点示范工程、智能环境监控试点示范工程等四类试点示范项目。
(3)构建网络安全机制。基于传感网络体系结构、传感智能节点的能量存储、节点布局过程中的传输延迟、汇聚节点的数据流量等问题,加快对现有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优化调整,积极开发针对性强的新技术、新方案,健全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加快建设物联网安全体系,保障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积极构建适用于物联网的认证机制和加密机制,支持开发公钥基础设施(PKI)等提供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技术和产品。利用访问控制技术、态势分析及其他相关技术,积极开发物联网态势感知与评估技术,对各层网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实时监测和预警。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