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1-2015年)
2013-04-10 11:37:45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二)产业布局。
1.文化创意产业。
以“环西湖、环西溪、沿运河、沿钱塘江”为主线,以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重点,充分发挥各区、县(市)的产业优势和区位特点,积极拓展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两圈集聚、两带带动、多组团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格局,为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提供良好的载体支撑。其中,环西湖、环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圈努力打造集设计服务、时尚消费、影视与艺术创作和文化休闲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性、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群;沿运河、沿钱塘江文化创意产业带,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动漫游戏、信息服务、工业设计、教育培训等产业;各区、县(市)依托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园(楼宇),积极培育现代传媒、工业设计、文化休闲旅游、生态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组团发展。
2.旅游休闲产业。
积极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一核、一极、两圈、两轴、全域覆盖”的大杭州旅游休闲空间结构。其中,都市旅游休闲核围绕西湖、西溪湿地、运河、南宋皇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湘湖等城市景区景点,发展具有杭州特色的都市旅游休闲产业;千岛湖休闲度假增长极重点发展山水度假休闲产业,打造“长三角首选、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环都市休闲游憩圈、杭州都市旅游休闲圈及五大合作翼积极推进旅游一体化和无障碍建设,实现与周边县市的客源互动与市场共享;三江两岸生态旅游发展轴及沿杭徽高速旅游发展轴围绕两轴沿线,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乡镇和旅游区;萧山、余杭及五县市重点打造现代文化旅游、运动休闲、健康养生、创意农业与乡村度假等特色旅游休闲产业集群。
3.金融服务产业。
金融服务业努力构筑“一核两带三圈三园多点”的层次性、梯度化空间布局,形成长三角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的空间支撑体系。一是强化钱江新城的核心地位,基本形成金融总部集聚区;二是提升延安路和庆春路两带,重点集聚零售金融机构,打造服务全省的财富管理机构集聚区;三是构建以西湖区黄龙商圈为主的高端金融中介服务中心、以上城区吴山景圈为主的投资基金资产管理中心、以高新(滨江)区创业楼圈为主的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中心;四是培育三园,即以金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为重点的滨江金融外包园、以金融数据处理业务为核心的下沙金融外包园,以及以余杭金融创新园为基地的金融中后台集聚地;五是以五县(市)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实现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向五县(市)扩散,逐步形成多层次、网络化、城乡一体的金融布局。
4.电子商务产业。
电子商务产业在重点区域推进上总体按照“一核带动、全面开花”的思路,其中“一核”指高新(滨江)区,另外重点培育下城区电子商务产业园、余杭区电子商务拓展区、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西湖区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下沙电子商务产业园、拱墅区北部软件园电子商务拓展区等电子商务园区。要充分发挥高新(滨江)区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在高新(滨江)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核心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向其他各城区、县(市)拓展,形成点面联动、上下结合、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我市电子商务发展的新腾飞、新跨越。
5.信息软件产业。
信息软件产业依托现有优势,遵循产业集群化发展规律,构建“一城三区多园”、孵化和产业化有机联系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是以高新(滨江)区江北区块和城西、城北环浙大区域为重点,结合现有软件园区改造提升、主城区传统工业区有机更新,加快推出一批信息软件产业孵化园;二是重点发展三区,即以软件服务为产业特色的高新(滨江)区,以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特色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以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中高端知识流程外包和信息服务为重点的环浙大(紫金港)硅谷;三是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周边、萧山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及富阳、临安、桐庐、建德、淳安的景区和省级开发区等为重点区域,各有侧重地培育发展信息软件产业。
6.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依托各大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余杭经济开发区—大江东区域”工业轴线构成的“T”型装备制造业走廊为主导、以临安经济开发区等其他省级开发区为骨干、各类城镇特色工业功能区为补充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其中,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大型机电成套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精密模具等机械,高新(滨江)区重点发展系统集成、数字控制技术等高端行业,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数控机床、轻工机械、专用工程机械等设备,大江东区域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海水淡化装备等产品,临安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空分设备、乙烯冷箱、大型数控磨床等设备,钱江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包装机械等设备,余杭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动力设备、物流设备、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富阳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高附加值船舶等装备。
7.物联网产业。
以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加快形成以高新(滨江)区和余杭创新基地为核心区、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骨干区块为支撑区、以临安等五县(市)为拓展区的“一网三区”物联网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高新(滨江)区重点建设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高新区块)和杭州市物联网孵化园,从产业链构建和产业化应用两个方面协同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余杭创新基地重点建设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园(余杭区块),着力发展面向物联网的软件、系统集成应用、关键传感元器件和终端设备设计;支撑区和拓展区利用各自优势,大力发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积极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
8.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包括核心区和扩展区。其中,核心区位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药港”产业园区,依托区位环境良好、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扎实、科技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生物技术、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为发展重点,集聚国内外著名生物企业及研发中心,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孵化器,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努力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科技生物产业基地。扩展区以高新(滨江)区生物医药区块为重点,依托区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引进大型医药企业集团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重点培育以现代中药、生物医药为主导的医药企业群,形成全省现代中药与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生产的重要基地,并延伸到余杭经济开发区、富阳经济开发区、桐庐经济开发区、临安经济开发区、淳安经济开发区。
9.节能环保产业。
以钱江经济开发区等区块为重点,以现有产业园区为依托,有序引导产业往各园区集聚,着力将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产品应用示范的重要基地。其中,环保设备研发和制造行业重点向钱江经济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滨江)区、江东工业园区、临江工业园区等区块集聚;节能装备行业主要依托杭锅、杭汽轮、杭机床、西子等大型成套设备企业,重点打造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新光源产业向钱江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工业园区、临安等区块集聚,重点建设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临安节能灯产业集聚区;节能环保材料行业主要依托临江工业园、建德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富阳富春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区块加快集聚;资源循环利用行业重点建设桐庐经济开发区的浙江废旧家电回收利用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10.新能源产业。
着力构筑“一核、两点、多区”的空间布局框架,“一核”即大江东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园,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块,制造、研发和孵化功能兼有,综合发展;“两点”即高新(滨江)区和钱江经济开发区,是杭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多区”即市域其他有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特色集聚区,有余杭经济开发区、西湖科技经济区块、江干区丁桥镇机电功能区、临安高新技术产业园、青山湖科技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富阳市经济开发场口新区、桐庐县凤川-江南新城区块、建德市马目—南峰高新技术产业园等。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