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1月28日

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2013-04-24 16:58:52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五)能源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组建了江西省能源局,为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副厅级行政机构。能源局的成立,明确了能源管理部门,标志着我省能源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将为推进能源项目建设、加强能源行业管理、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发电侧从建设到经营基本形成多种投资主体有序竞争的局面。电价改革逐步深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

大型煤炭集团企业取得较快发展,江西省煤炭集团公司已经从单一的煤炭企业调整为煤炭生产、煤炭加工、煤炭焦化、瓦斯利用、矸石发电、矸石砖厂、水泥建材、机械制造、建筑施工等多种产业结构,逐步提升了大型煤炭集团企业竞争力。省煤炭集团公司积极探索“两种资源、两种市场”的发展模式,积极开发利用省外和国外资源,在贵州省建成投产和在建矿井总生产能力达到105万吨/年,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建成投产和在建矿井总生产能力140万吨/年。

二、目前能源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省能源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一)一次能源资源明显匮乏。

在我省一次能源中,常规能源只有少量煤炭及水能,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油气资源。我省煤炭累计探明储量19.25亿吨,保有储量只有14.3亿吨。新井建设和生产矿井接替的后备储量严重不足,且资源禀赋条件差,地质构造复杂,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开发成本高,安全隐患多,经过多年高强度开采,许多矿井面临资源枯竭、进入资源危机矿山行列的局面,主要矿区的接替和矿井延深陷入了困境,短期内我省煤矿建设的规模及煤炭产量难有大的突破。

我省水能资源的理论蕴藏量为684.56万千瓦,占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的0.98%;1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32.96万千瓦;500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的电站,总装机容量有577.98万千瓦,只占全国的0.99%;5万千瓦及以上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274.2万千瓦。目前,我省水能资源以中小型电站居多,已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占技术可开发量的三分之二,尚未开发的多属中低水头,淹没面积大,调节性能弱,开发难度大,工程造价高,经济效益差,近期水电开发和发电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发展空间不大。目前,江西风电技术可开发量仅31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资源有限。

(二)能源安全问题逐步凸显。

当前,我省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这既是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迅速上升时期。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已从2005年的17.9∶47.3∶34.8调整为12.8∶54.2∶33.0,经济总量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35.9%上升到2010年的45.4%。2010年工业消费能源4757.89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87%。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长,能源需求日益旺盛,能源消费增速一直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速。能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

近年来,我省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1985年我省能源自给率达90.8%,2010年则下降到34.7%。“十一五”期间,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使能源消费量快速增长,也加快了能源自给率的下降速度。为满足能源需求,每年都需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的能源,目前我省油气产品对外依存度为100%,省外调入电煤的比例高达65%以上。

(三)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

企查猫

1985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水电分别占80.6%、10.3%和9%;到2000年这一比例分别变为70.5%、17.3%、12.2%,但“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结构向偏重型发展,能源消费迅速增长,煤炭占比下降明显滞缓。到2010年,江西一次能源消费量中煤炭、原油、水电比例分别为68.0%、13.7%和4.8%,此外还有1.0%的天然气消费。煤炭消费的比重偏大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造成我省的酸雨不仅频率高、强度大,而且受污染的面积广。随着国民经济的加快发展,煤炭消费量的不断攀升,环境污染治理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