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01-04 12:06:50 责任编辑:QZ035 来源:前瞻网
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序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昆山市经济的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外向型经济与旅游经济并进,实现经贸带动旅游,旅游促进经贸深层次发展的战略,全面提升城市档次,强化中国东部优秀旅游城市形象,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把握良机,与时俱进,提出了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第三产业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在此背景条件下,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受昆山市旅游局委托,对《昆山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7—2010年)进行修编。
本次规划修编的主题是:树立中国东部著名旅游城市形象,培育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全面建设中国一流县级旅游强市。
旅游规划地形象概念为:“水乡古韵、灵动昆山”。
本规划期限:至2020年,共分3个阶段
近期:2003—2005年(全面调整)
中期:2006—2010年(完善提升)
远期:2011—2020年(可持续发展)
规划领导小组:由昆山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及全市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
规划编制小组:由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和昆山市旅游局联合组成,并聘请清华大学、建设部城建院、中央美院专家为规划编制顾问。
一、规划原则与依据
(一)规划原则
1、承前启后、开拓创新
注重实际,展望未来,凭借新的规划理念,绘制昆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宏伟蓝图。
2、市场导向
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依托。
3、可操作性优先
注重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特别突出可操作性。
4、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
在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以旅游开发建设促进环境与生态保护,二者互相促进。注重昆山市旅游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致力于三者的协调统一。
5、大环境、大旅游、大产业、大昆山
依照《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的总体思路与定位,充分考虑昆山实际,与周边县市市场共享、客源互流、产品互配、资源共用、共同繁荣。
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六大要素综合配套。
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江苏省、苏州市及上海市旅游规划相衔接,同时充分考虑到相关乡镇区旅游业发展取向。
(二)规划依据
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管理条例。
文件与规划依据翔实可靠。
二、旅游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大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
2、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和2006年杭州世界人文休闲促进大会是潜力巨大的机会市场。
3、地处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潜力巨大;外资企业云集,特定市场得天独厚。
4、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体系完善,可进入性良好。
5、经济实力雄厚 政策环境宽松 竞争优势突出。
6、全市“二河、二湖、三镇、四园、五场”各具特色,三大旅游资源相互衬托,旅游资源丰富,可加工性强。
(二)影响因素
1、国际旅游竞争
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入世后将面临着起点不同的竞争。
2、国内竞争
与周边古镇产品存在日趋激烈的竞争。
3、破坏性建设
部分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粗放,商业化现象严重,资源与环境遭到破坏。
4、宏观区位的过道效应
便捷的交通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使游客在昆山市的停留时间过短。
5、旅游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对阳澄湖大闸蟹及其他水产品的需求导致网箱养殖范围过大,湖水污染严重;滨湖度假设施污水的排放加重了水体污染。
6、景区(点)互流、互动效应弱
古镇周庄的龙头拉动作用不足,旅游辐射能力欠缺。昆山与周边地区缺乏积极合作。
7、旅游用地空间狭小,房地产占用空间过大
双洋湖、阳澄湖、淀山湖沿湖景观带用地失控,房地产开发过度,破坏了环湖景观,影响了旅游开发建设,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缺乏后劲。
三、旅游业发展目标、阶段与指标
(一)旅游总体发展目标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得益彰,相互协调与统一。到2020年,把昆山市建成中国一流县级旅游强市,旅游业发展成为全市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