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1月25日

广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2012-01-29 11:31:03 责任编辑:QZ035 来源:前瞻网

五、广州市发展新能源的条件

(一)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

太阳能有较好的利用价值。根据广东省气候中心《广州太阳能资源评估报告》,广州地区2005年至2006年太阳年辐射总量为4GJ/m2;每年日照时数超过6小时的天数为107天,广州太阳能日变化不大,只要有太阳直射辐射,则在一天中的任何时段其利用效率均比较稳定。

热泵技术推广应用条件良好。2007年广州市年平均气温已超过23℃,最低气温为5℃,湿度在50~95%,非常适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生产生活热水。此外,广州市水资源较为丰富,珠江水和一些较大的地表水库可为附近建筑的地源热泵应用提供水源。虽然广州土壤与环境温差不大,但地质条件较好(粘土层较深)的地方,也可以适度应用地源热泵技术。此外,广东属于东南沿海的地热区域中,地热资源属中温和低温,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南沙、万顷沙沿海一带的风能具有一定开发价值。广东省风电资源主要集中在东西两翼,有33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上千个岛屿,沿海一带及岛屿风速大,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广州地处广东中南部,总体风力资源不理想,根据现有资料,可成片开发的风能场主要在2个区域,装机容量估计在50万千瓦。包括:以中高山脊为代表的广州市东北地区,风电可装机容量10万千瓦左右;以位于南沙区南沙、万顷沙沿海一带的滩涂区,可装机容量40万千瓦左右,近海海上风能也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增城和从化等区域水力资源尚可进一步挖掘。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区,水力资源有限,从化市东北部的流溪河及增城市北部增江,河流的纵坡较陡,有一定的水力蕴藏量。70年代开始,各区、县级市陆续兴建小水电站,据2006年统计,累计总装机容量为17.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5亿千瓦时。根据现有资料,在增城和从化等区域尚有3万千瓦以上可开发水力资源,可进一步调研开发利用。

生活废弃物等生物质资源有待开发利用。广州市十区二市每天生活垃圾产量已达11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高达400万吨,预计到2010年将达每天13000吨,每年垃圾产生量近500万吨。2007年我市共有规模化猪场1008个,年出栏量198万头,全市养殖场污水总量约为2600万立方米,生产沼气的潜力约为1580万立方米。其中,万头猪以上的大型猪场有20余个,适合建设集约型沼气处理站。广州市地处亚热带,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木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资源较丰富且未得到有效利用。

(二)新能源开发应用现状

广州市新能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占我市总能源消费的比重还较低。

新能源应用方面:小水电装机约17.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3.5亿千瓦时;垃圾(含沼气)发电装机2.5万千瓦,年上网电量约1.3亿千瓦时,装机容量2万千瓦的李坑垃圾发电厂各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太阳能光伏发电约100千瓦(广东科学中心、南沙丰田汽车公司等),目前我市太阳能利用主要是光热利用,在工厂、医院等公共建筑安装的太阳能集热板约40万平方米,普及率约5%。完成了一批新能源的应用示范,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交通信号灯等一批新能源的示范项目。广州商学院、爱群大酒店等一大批单位开展了热泵空调和制热水节能工程示范,番禺中心区医院将采用太阳能节能一体化技术和热泵制热水系统,南沙区、萝岗区安装了风光转换电三位一体的示范性路灯等。环保部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饮食服务业“油改气”, 交通部门在交通领域推广使用LPG清洁能源,广州市现有6961台LPG车和295台无轨电车,占公交总数的83%;全市18721辆出租汽车全面完成LPG清洁能源改造。

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广州市的新能源科技研发、研发队伍以及技术成果在国内具有优势,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单位已开展新能源相关研发,研究领域涉及太阳能光伏、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合成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乙醇、沼气工程和生物质制氢、燃料电池等多个领域,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已在国内多个省份和东南亚数国建立了生物质电站,汽车集团和华南理工大学开展了混合动力公交车的研发,中山大学也开展了纯电动车研发。

新能源(包括替代能源)生产及装备方面:南沙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核岛关键设备)已成为我国核电站核岛核承压设备、常规岛设备主要制造基地,久泰能源公司年产15万吨二甲醚项目已经投产,风电设备项目取得进展;荔湾区“广东光电科技基地”一批新能源企业快速成长;广日集团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装备、迪森公司的生物质颗粒和生物质油项目试点初步成功;新兴的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如迪森能源集团(生物质油装备、生物燃料锅炉)、广东同益电气有限公司(热泵)、广州中宇冷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花都广州市雅图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红鹰能源科技公司(小型风电机组、太阳能风电互补机组)、广东中科天元再生资源工程有限公司(生物质燃料)等一批企业发展迅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技术和材料、热泵、输水储水装置等装备制造业发展有了良好开端。

(三)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制造业基础

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广州市聚集了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大学等一批科研能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分别设有能源与化工学院、电力学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建筑节能研发中心等能源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属下)广州能源所、地球化学研究所、南海海洋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地理研究所、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社会科学院等十余所研究机构在新能源科技、能源资源、能源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具备研究力量,已经在太阳能热利用、南方建筑节能、生物质能利用、智能交通节能、太阳能功能材料、分布式能源系统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自主创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有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新能源科技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

总之,我市新能源的应用、科研和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新能源发展意识进一步加强,一些园区探索发展新能源产业和设备的热情较高、前景较好。同时,我市的制造业有基础、经济实力强、能源价格接受程度较高,这些都为我市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六、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优化能源利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新能源应用、新能源装备与服务业、新能源科技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放眼全球,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谋划广州市的新能源发展,积极探索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路,把广州建设成为“新能源城市”,为构建“首善之区”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

1、政策推动。制定符合广州市特点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措施,建立市场机制,鼓励各种经济成份加大新能源发展投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大型企业对外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为我市提高电力结构中的绿电份额积极行动。

2、工程带动。结合广州市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绿色亚运会等实际,规划十项重点工程,建设相关示范项目,以点带块,以块带面,高起点推动广州市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企查猫

3、产业互动。以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发展推动新能源利用,加强国际合作,推进新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建设,结合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先进技术转移。

4、应用为先。以建筑、交通、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新能源应用为重点,推动我市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为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做出贡献。

5、科技支撑。把科学技术作为推进广州市新能源发展的关键手段。组建若干新能源研究平台,产学研结合,形成若干有特色的强势学科领域,占领技术制高点。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