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2-03-09 10:18:58 责任编辑:QZ067 来源:前瞻网
天津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十二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构筑高端产业高地的战略突破口。为加快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2008-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成绩。
“十一五”时期,天津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3.35亿元,较“十五”末翻一番,成为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1.国家级创新资源快速聚集。
以部市共建“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为契机,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科院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国字号”研发机构相继落户天津,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化示范区”加快建设。目前,全市已拥有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产业化基地,建成了国家级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
2.多个领域保持全国领先。
形成了生物制药、化学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健康产业为一体的产业链,销售额过亿元大品种达到31种。以抗生素、维生素、激素和氨基酸为代表的“三素一酸”闻名国内外,其中,皮质激素、维生素B1生产规模亚洲第一,α-2b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胰岛素占国内市场份额的50%,酶制剂、花青素和益生菌在技术水平和年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化学药领域,地塞米松产量世界第一,第四代头孢药物中间体GCLE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50%以上,年产大输液1.4亿袋(瓶)的生产线达到世界级规模。中药现代化全国领先,共有准字号产品897个,其中中药保护品种50个,独家保护品种20个,滴丸、软胶囊、中药注射剂等现代中药剂型为全国首创,复方丹参滴丸连续九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销售量在全国中成药中保持第一;速效救心丸是三个国家机密中成药品种之一,居全国中成药年销售额第二位。医疗器械领域,血压计生产规模全球前三,输液器、血液透析管路、药品监测仪等一批产品国内领先。健康产业领域,开发了一批免疫、抗疲劳、护肤美容等保健食品。
3.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生物芯片和干细胞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的微生物特异分子标识筛选技术居世界前沿;培育出首例克隆波尔山羊;建成容量50万份的干细胞库,存量超过10万份,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开发处于国际先进行列,“骨髓原始间充质干细胞”是国内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同类产品。在中药现代化领域,自主研发了目前国际上唯一纯中药治疗脓毒症的注射液,填补了传统中药在世界急救医学领域的空白。在化学药领域,开发出第四代抗艾滋病药物——艾滋病病毒膜融合抑制剂“西夫韦肽”,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美国专利授权的生物技术药物。
4.骨干企业实力不断提升。
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天津医药、金耀、天士力、天狮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同仁堂、达仁堂、乐仁堂、隆顺榕四大中药老字号,药明康德、凯莱英等一批新兴的服务外包企业,以及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诺维信等36家跨国医药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十强企业1家,二十强企业3家,百强企业4家。天士力是国内首个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Ⅱ期临床试验的药品生产企业,组建了“现代中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成为带动我国中药国际化的领军者。天狮集团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保健品生产销售企业,产品行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5.组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积极推进资产重组,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全市70%的医药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股份制经济的比重达到34%。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中新药业、天药、天士力、力生制药、红日药业、九安医疗、瑞普生物、泰达生物医学工程等8家生物医药企业顺利上市,占全市上市公司总数的16%。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全市157家制药企业中,民营企业比例达到46%。
(二)存在不足。
1.产业规模偏小。
2009年,我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各省中排名第15, 是北京的72%,是上海的45%。医药大品种数量不多,销售过亿元的品种数量与北京和上海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产业结构不合理。
化学药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比重的66.1%,利润较低的原料药制造业比重达到26.2%。医疗器械产值不足北京和上海的1/5,生物生化制品的产值不到北京的一半,仅为上海的1/3。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国、欧洲和日本占到了59%、19%和17%,我市原创药较少,大部分为仿制。成果转化率不高,只有不到15%。
4.健康产业发展亟待规范。
发达国家医药生产、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领域的健康产业增加值已超过GDP比重的15%。我市尚未将保健品纳入生物医药产业的统计体系,也缺少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