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2-03-13 15:04:19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围绕烟气脱硝技术和高脱硝性能成型烟气脱硝催化材料开展研究工作。针对我国燃煤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的特征,考虑与工业锅炉湿法脱硫技术的匹配性,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通过不同的载体材料的选择,不同活性组分的研究,结合脱硝测试,制备出具有高脱硝率、低二氧化硫转化率、强抗中毒能力、强抗热冲击能力的成型烟气脱硝催化材料。
21.大功率高亮度LED产品研发与推广。
大功率高亮度LED产品是当前照明节能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产品市场潜力巨大。哈尔滨海格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利用自身优势,致力于LED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开发出了LED定型产品,并进行大功率高亮度LED产品研发。目前的工作重点是研发系列产品,努力开拓市场,促进规模化生产。
八、新能源多领域开发与应用规划
我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在发电领域应用外,在其它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主要集中在农村生物质能、生物质液体燃料、太阳能、地热综合利用、煤层气抽采等方面,目前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我省新能源多领域开发与应用发展重点如下:
1.农村生物质能。
到2015年,新建农村大中型沼气工程1500个、户用沼气池6万个、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400个、秸秆固体成型燃料项目1800个、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30处。建成省级研发基地1处,培育一批农业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开发利用成本大幅度降低,初步实现农业生物质能产业的市场化。
(1)大型沼气工程与装备研发。
将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循环农业、养殖业污染治理相结合,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指导,最终实现发展生物质能源、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生产效益提高、生活环境改善、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大型沼气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原料预处理、厌氧消化系统、沼气和沼肥利用设施。一处厌氧发酵装置为10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工程,达到中温发酵,年可产沼气36.5万立方米,用于供气可解决800个农户的炊事用气,用于发电年发电量可达54万千瓦时。
加强关键设施的研发,努力打造3个至5个沼气设备生产制造龙头企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有一定基础的企业开展沼气发电工程专用设备的集成创新和技术研发工作,全面提升我省沼气工程装备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工业化生产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产业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支持方向:适应高固体物料(秸秆或秸秆与粪便混合物料)的进料设备(重点是螺杆泵和转子泵);高效率、慢转速、低能耗的潜水搅拌设备;厌氧发酵罐内外壁增温、保温的方式和新材料、新工艺;高效率的沼气发电机组与余热回收的成套设备(CHP);经济耐用的固液分离设备;产气、贮气一体化厌氧消化装置;厌氧消化装置的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生产工艺。
(2)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工程与技术攻关。
利用固体成型设备将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压缩为原体积的1/10左右,成为一种有一定形状的固体燃料,热值可达同重量煤的70%,便于运输、储存,既可用作燃料,也可用作饲料,能够替代农户炊事、采暖直接燃烧的秸秆,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也可满足不同用户、不同行业的燃料需求。一般单元规模在年加工5000吨至10000吨为宜。
由于秸秆原材料密度小、体积大,不便于远距离运输,限制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的规模和发展,今后要加强秸秆物料田间粉碎(或切段)压缩包装技术、物理法成型设备冷却控温技术及优化设计技术、轻度炭化法制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工艺技术等的攻关和燃用各种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品的民用炊事炉具、小型锅炉的研发工作,建立完整和独立的生物质材料分析评价体系,探索完善科学的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产业运营管理模式,不断扩大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产业化规模和应用范围。
2.太阳能。
继续积极推广普及户用太阳能热水器,推进太阳能住宅、太阳能学校建设,加快发展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畜禽舍等节能设施农业,并支持和推进太阳能综合利用项目。
3.地热。
随着地热综合利用技术的不断提高,积极在条件适宜的地区建设地热能利用示范项目,推广普及地热发电及供热。到2015年,地热采暖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洗浴、保健、农业种植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2020年,地热在采暖、医疗保健、温泉旅游、工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利用取得重大成效,成为我省新兴产业。4.煤层气。
煤层气可以用作民用燃料、工业燃料、发电燃料、汽车燃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我省将依托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钻进和压裂技术优势,加快煤矿采掘区域瓦斯开采,超前进行含煤区域瓦斯研究利用,完善瓦斯专项治理体系建设,依托国内知名院校开展煤层气液化等专项攻关和技术研究,实现煤层气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力争2010年瓦斯抽采利用2.6亿立方米,抽采率提高到43%,2015年实现抽采利用5亿立方米。
第三部分 促进黑龙江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具有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建立新能源产业体系是保障我省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做大做强我省新能源产业、提高新能源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发挥动力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风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寒区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优势和导向作用,鼓励新能源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行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优势互补,提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