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2-03-13 15:04:19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加快新能源企业的战略性调整与重组,加快组建百亿资产规模水平的新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集团,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行业龙头,形成完整的风电、水电、核电等新能源装备产业链条,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国际化发展。
推动新能源装备配套零部件制造业发展,引导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新能源产业协作,大力开发新产品,增强配套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建立规范的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新能源产品性能、能效、试验和检测方法以及系统安装、设计等标准,加强标准宣传贯彻实施,规范新能源产业发展。
组织开展新能源类节能产品认证,建立新能源产品质量监管机制,确保产品质量,促进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二、健全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体系
当前,由于技术、市场、成本等原因,我省新能源产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健全新能源财税体系是推进新能源节约、清洁、安全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进一步建立健全财税体系,完善新能源领域制度设计,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加大财政投入和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通过财税政策工具的引导,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
积极争取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惠上网电价,保障我省水电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促进水电产业的健康发展。
切实落实家电下乡补贴政策,支持太阳能热水器下乡,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三、完善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科技体系
完善新能源科技自主创新与人才支撑体系,有利于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有利于调整能源产业结构。
完善能源科技创新体制,加强新能源科技投入和基础平台建设,积极开展省部合作和国际间合作,争取国家对我省科技创新与自主创新智力支持,加快新能源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发挥骨干企业和重点研究机构优势,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行产学研联合,加强新能源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围绕新能源开发利用,组织实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和制造能力,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打造一批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品牌。
优化新能源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促进新能源科技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交流。
健全新能源行业人才发展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从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创造条件,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专家投身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为提升我省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培养新能源行业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四、发展新能源产业金融与保险体系
发展新能源产业金融与保险体系,切实解决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渠道单一、实力较弱、融资能力不强等问题,有利于及时筹措资金,增强新能源领域资金投入,促进新能源产业高效快速发展。
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发挥政府征信优势和协调功能,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我省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新能源专题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展新能源企业项目建设中长期贷款渠道,支持新能源企业获得生产经营性质的短期借款。
优先支持符合产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长效机制。
研究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投资,鼓励设立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广泛吸收各种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新能源产业建设,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参与对我省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股权投资。
支持各种保险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要求,进入新能源产业领域,开展全覆盖式的新能源产业保险业务,合理地规避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
在新能源领域大力培育、优先支持对全省经济发展贡献率高的地方投资主体,促进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培育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
新能源服务产业既是新能源产业的分工深化,也是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保证。培育新能源服务体系是保障新能源发展规划实施的重要支柱。
建立新能源中介服务平台,鼓励发展以工程建设、技术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为主的中介服务。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行业指导,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发展新能源科技决策咨询产业。依托省内骨干企业和科研教学优势,鼓励新能源领域领军人才和高端人才创办新能源产业发展科技决策咨询公司,为新能源建设与产业发展提供高端智力服务。
加强新能源行业协会能力建设,实施新能源产业发展定期调查和统计分析制度,研究制定新能源产业评价体系,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新能源提供依据。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