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
2012-03-13 15:04:19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四)发展新能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新能源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加之其开发利用投资多、成本高、风险大,涉及到技术研发、市场竞争、政策扶持、体制机制等,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亟待突破。
1.经济发展限制新能源发展空间问题,特别是电力市场消纳新能源电量能力还较弱。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都有一定差距,尤其电力需求增长比较慢。发电量减少导致对风电的吸纳量下降,直接影响新能源的发展。我省电力市场空间小,如果发电量持续走低,必然对新能源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预计我省风电装机2010年将达到240万千瓦,占全省总有效装机的比重接近20%,超过国内电网所能够容纳的上限。
2.新能源和常规能源协调发展问题。我省电源结构不尽合理,水电装机占5.2%,火电装机占91%,火电比重大,电网运行有一定困难,特别是在冬季风电增大的时期电力调度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风电的发展无疑对电源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年电网投资较大,“十一五”前3年平均投入60亿元改造电网,使电网主网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并没有充分考虑新能源发展因素,电网建设和运行相对于新能源的发展需求仍显滞后。风电在国家价格税收政策引导下起步快,发展迅猛,给电网的运行造成很大压力。如果国家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出台新的价格税收政策,未来太阳能也可能会像今天风电那样进入快速发展期,上项目集中。而太阳能发电同样也是间歇发电,电网规划、建设以及调度等应提早做好准备,适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
3.水电电价偏低问题。我省水电项目多数承担防洪、供水、灌溉、防火等社会公益责任,环境和社会效益好,但受气候及环境条件制约,工程投资大、单位造价高、运行小时少、投资效益差,多年以来始终处于前期论证多、投资建设少的落后局面。水电上网电价偏低是制约我省水电开发建设的关键问题。
4.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与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相比,我省新能源产业核心与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尚未实现根本性突破。近几年,风机等新能源装备产业在全国发展迅猛,尽管我省相关产业已经起步,但相比之下,培育和发展机制还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与国内先进省份和企业差距较大,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5.我省新能源建设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关联度低。新能源资源优势和市场发展潜力未能带动新能源产业整体发展,对我省经济贡献率低。风电、生物质能利用项目选用设备与我省制造业没有明显关联,对装备制造业支撑少。
二、黑龙江省发展新能源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及重点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新能源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力发展风能、生物质能、水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构筑城乡和谐的现代能源体系,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规划原则。
科学发展新能源的总体原则是:坚持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相促进,坚持近期开发与长期储备相结合,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相匹配,坚持技术引进与自我创新相兼顾。
风能开发,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电网接纳和市场消纳等因素,区域性大规模集中开发与零散优良开发相结合。
水能开发,以内河资源为主,按照流域规划,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坚持梯级、有序、滚动开发。
生物质能开发,均衡总量,合理布局,适当开发,稳步推进。
太阳能开发,用好用足国家政策,适度超前,兼顾技术先进与经济效益。
地热能开发,加强资源勘探,引进开发先进技术,逐步扩展应用范围,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核能开发,适时进行核燃料资源调查,开展必要的选址研究。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