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2-03-19 13:57:20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三)发展目标
以率先在全省建成体育基本现代化为工作目标,按照“抓特色、强品牌、创一流、当表率”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群众体育全民化、竞技体育精品化、体育产业品牌化、体育设施现代化、体育管理科学化,加快构建与无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与和谐幸福宜人首善城市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实现无锡体育事业普惠均等和城乡一体。到2015 年,体育人口占到全市总人口的55%以上,国民体质达标率在95%以上,人均公共体育用地面积达到2.4 平方米,后备人才输送、贡献位列全省前列,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1.3%。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推进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一体化建设,全社会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体育社团“三化”、“五有”水平逐步提高,10 分钟体育健身圈基本建成,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5 名/万人,全民健身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身指导科学及时,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竞技体育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实施竞技体育“精品战略”,不断优化项目布局,完善业余训练网络,抓好优秀运动队和尖子队员的培养,形成“选潜力、育能力、增实力、求效益”的体育优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力争培养出新的世界冠军或奥运冠军,全运会成绩和省运会成绩、输送、贡献排名居全省前列,优势项目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较大影响。
体育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初步建立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项目培训、体育场馆会展演艺和体育博彩娱乐为重点的体育产业体系,培育 1—2 个具有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形成一批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基本建成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体育产业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突破70 亿元,体育产业就业人口5 万人,市民体育消费占家庭全部支出比例5%,规模企业达13 家以上。
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遵循体育工作发展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运行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与无锡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的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管理有序、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育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出一条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具有无锡特色的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十二五”体育发展主要任务
(一)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大力推进健身组织网络化、场地设施现代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健身指导科学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大众体质健康水平。
1.健全健身组织网络。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各行业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各类体育社会团体的纽带作用,镇、小区、学校、企业的阵地作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条块结合的全民健身组织服务网络。加强市、市(县)区全民健身工作指导委员会建设,强化领导、协调和监督等职能。发挥镇(街道)体育机构和文体站作用,落实编制和相关经费。推进体育组织社会化步伐,市级体育协会和俱乐部达到100 个以上,各市(县)区体育社团达到80 个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小区体育俱乐部20 个以上,全民健身工程达标街道90%以上,其中示范街道达40%以上,每个村拥有晨(晚)练点5 个以上。发展体育特色团队,组织创建20 支以上人数稳定,经常开展活动的健身表演队伍。
2.提升基层体育设施功能。对基层体育设施全面进行升级改造,所有镇(街道)完成“一池一中心”(一个游泳池、一个体育活动中心),村(小区)完成省一类标准建设任务。继续加强“梁溪河体育健身带”和“环运河体育健身带”建设,增设一批羽毛球、篮球、网球、笼式足球等体育场地设施,提升城市开放空间的运动休闲功能。抓好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小区体育设施配套工作,做好检查和验收工作,确保按面积、按标准建设到位。在新建公园、绿地、广场、空地等公共场所开辟室外体育健身场地和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小型多样、各具特色的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和体育广场,为群众科学健身创造良好条件。
3.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唱响“幸福进万家,体育健万民”主题,精心举办元旦健身长跑、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广场系列等规模大、影响广的群众活动,认真办好老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气功和阳光伙伴等展示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提升活动质量、扩大活动影响,打造“一市(县)区一品”、“一镇(街道)一品”。大力发展自行车、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游泳、健身气功、舞龙、轮滑等群众基础好的体育活动,开展“假日体育”、“广场体育”、“休闲体育”、“旅游体育”、“生态体育”活动,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探索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的群众性体育联赛。开展“体育进小区”、“体育下乡”活动,占领基层业余文化生活阵地。加强职工体育工作,落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间(前)操制度,开展符合职工身心特点和职业特点的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协调教育部门深入开展“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确保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和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协调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关心、重视、支持残疾人、老年人及进城务工人员体育工作。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