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2012-03-19 13:57:20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建立无锡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管理和奖励机制,选拔培养一大批热心群众体育工作的骨干。到2015 年,每万人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5 人以上,其中二级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总数30%以上,每个镇街道文体站、村居住小区以及健身点分别配有1 名、6 名和2 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职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力争使已施行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覆盖率达70%以上。探索完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充实科研、体育教师、大学生村官等志愿服务人员,不断扩大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的全民志愿者队伍。
5.实施科学健身指导。加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公众服务长效机制,国民体质监测站(点)每月免费向社会开放2 次以上,测试人数不低于辖区内总人数的0.5%。推行体质测试、评价和指导一体化,健全市民体质健康档案和市民体质数据库。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并逐步发布学生、职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监测分项报告。加强体育与卫生、医保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推广全民健身与医疗保险“医保健身一卡通”制度,把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纳入市民医疗保健服务范围。编制全民健身科普手册,开展专家咨询、健身科普讲座和健身知识大讲堂,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
(二)大力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全民提高竞技体育竞争实力
坚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提高效益、协调发展”战略,以优秀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为目标,大力实施“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增强竞技体育竞争实力,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1.优化项目结构布局。进一步整合训练资源,优化项目结构,调整项目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传统优势项目,走集约发展的精兵之路。完成市属业余体校合并任务,开展 20 项左右业余训练项目,重点巩固和发展乒乓球、射击、击剑、举重、体操、篮球、羽毛球、跆拳道、棒垒球、足球等优势项目,形成规模集聚优势。江阴、宜兴重点发展10 个左右传统优势项目,其它各地区重点发展5 个左右传统运动项目,并与市业余学校层层衔接,形成布局合理、衔接有序、渠道畅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网络。全市常年参加业余训练的人数保持在3000 人以上,注册运动员保持在1300 人以上,每年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高水平后备人才20 人以上。
2.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立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俱乐部为骨干,以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业余体校为重点、以社会俱乐部为补充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到2015 年,全市创建5 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 个省级以上青少年俱乐部、1 所以上国家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 所以上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 所四星级业余体校、1所三星级体校,扶持马术、棒球等“省队市办”项目发展。全面推广“市队市(县)区办”、“市队校办”、“市队社会办”、“市队协会办”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支持基层、企业、学校、协会等发展职业、半职业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体育俱乐部,合办、协办高水平运动队,多渠道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制定运动员参赛管理办法,促进各种培训力量平等参与竞争。
3.提高训练科学化水平。坚持教育与训练、体育科研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大胆引进并尝试运用现代先进的训练理论,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提升训练质量。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加强训练管理,提高运动员有效训练水平。大力推进训、科、医、管一体化,建成各项目选材、训练、科研、医疗服务紧密结合的科学训练监控体系。建立以项目群为主线的管理体制,推行运动项目中心与省项目管理中心全面接轨。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和培养高水平教练员,建立教练员与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俱乐部定点联系制度,不断提升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水平。全市新增高级教练员 5 名以上,市优秀运动队中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练员比例达55%。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工作方针,坚决抵制体育竞赛中的不正之风,做好反兴奋剂工作。
4.深化体育和教育结合。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建合作,健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体教双赢”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业余体校、学校课余训练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手段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申办高水平运动队或以市队校办、市(县)队校办的形式申办校内训练点,并在设施配备、教练员保障、训练经费安排上给予以奖代补。实施重点项目“一条龙”管理模式,通过上下联动、项目衔接、跟踪管理,畅通体育后备人才输送渠道,提高办学质量和办训水平。加强学校体育教师业务培训,提高选材、训练理念、训练方法等方面的能力。改革完善中小学运动会竞赛制度和竞赛办法,建立单项运动项目联赛制度,不断完善竞赛规程和规则。完善人才交流、引进、升学等政策措施,培养高质量的体育后备人才。
(三)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不断拓宽体育发展空间
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营造发展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健全产业体系,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体育产业跨越式发展。
1.提升体育产业整体实力。完善体育产业的政策研究,创造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坚持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全面打造以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休闲、体育项目培训、体育场馆会展演艺四大体育服务市场,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具有无锡特色和极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体系。加强“环太湖体育圈”规划建设,充分利用山、水丰富的自然风光资源和人文景观,形成以度假、观光、休闲、康复、运动、娱乐为内容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按照适度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依托现有资源,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的体育产业示范区和城市发展功能区,争创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