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5年1月12日

淮安市“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

 2012-03-19 14:05:00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一)新形势为文化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第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在文化的作用与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思路、发展格局、发展战略、发展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八个方面逐步形成了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形势下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为文化发展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第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当前,一个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正在逐步形成,农村基层的文化设施建设进展更快。文化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高中低级不同梯次相结合的人才队伍。第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空前旺盛,为文化建设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文化消费稳步增长,为推动文化快速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第四,《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提出,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最具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环保节能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五,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文化发展逐步消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全社会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第六,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化建设从高端起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传媒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文化节目制作提供了先进手段和表现形式。同时,催生出许多新兴的文化业态,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品提供了快速发展的技术手段。

(二)新形势下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这对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们还没有真正从四位一体战略布局的高度来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在思想观念中,往往只把文化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手段,忽视其作为社会发展目标的一面。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的总盘子和干部的考核指标,对加强文化建设的措施办法不多,现有政策法规的执行和落实不到位。第二,当前文化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有了较大增长,但就总体而言,底子薄,基础差,历史欠账多,基础设施不完备,基层文化单位缺乏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这些仍然是制约文化发展的瓶颈。投入严重不足带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严重短缺,这与当前文化需求快速增长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结构性缺口。第三,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兴起带来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的任务更加紧迫。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传播方式迅猛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各种文化思潮、各种利益诉求及表达更为便捷。提高传播能力、弘扬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维护网络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艰巨。第四,文化发展还缺乏有力的智力支持,这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由于在物质待遇、工作环境、发展机遇等方面的原因,文化人才流失、队伍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老化问题比较严重,各艺术门类领军人才的培养力度仍需加大。熟悉市场经营规则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新兴文化产业人才需求更为短缺。

第二章 “十二五”期间我市文化发展的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淮安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把我市建设成为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文化形象好的综合实力位居长三角北部城市前列的文化强市。

二、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发展。重视文化发展的基础性、长远性建设,重视城乡和区域文化协调发展,重视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质量,保障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企查猫

第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革除束缚文化生产力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文化自身的发展活力,大力推进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高新技术在文化发展中的运用,创新文化观念、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科技,提高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地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