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2012-03-28 10:02:53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二、“十二五”水利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是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全面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市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进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水利作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与之相适应,并适度超前发展。
(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标准的安全保护
我市人口、经济发展的主要集聚地均分布在沿江沿河的低洼地带,城市及开发区等区域更是处于防洪工程保护区,这些需防洪保护地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以上。
沿江开发,使沿江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在约1700km2的土地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6%)上,集聚了全市人口的50%、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以“一体两翼”为布局的扬州都市带亦主要在沿江地区展开。沿运及沿安大路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驱动,在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上均有突破,已是江苏省沿运河城镇发展轴的重要区段,在产业、人口上已具有一定规模。“十二五”我市将着力构筑“一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即以扬州市区为中心的沿江城镇带,以重点城镇为节点的沿河城镇轴,继续推动劳力、资本、技术等生产力要素向城市、沿江沿河等防洪保护区集聚速度加快。到2015年我市城市化水平达到62%,扬州市区人口突破150万人。
由于我市防灾系统仍存在江、淮、运堤病险较多,长江部分岸线仍不稳定,入江水道行洪不畅;现状骨干河道行水障碍多,排水能力仅有5~10年一遇;圩堤标准不足,圩内提排动力仅为3~5年一遇,洪涝灾害威胁严重;各市(县)防洪能力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沿运河一线的江都、高邮、宝应城区无独立的挡排体系;重点城镇、工业园区排水标准低,原有农业圩口的水系布局、泵站规模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等问题,所以水利的防灾减灾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尚不匹配,重要经济集聚区的重点保护还未形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成灾风险和成灾损失率剧增。
2006年“7.20”和2010年“7.12”扬州及沿江城镇在暴雨涝灾中受淹严重,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制约已凸显。因此“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防洪保安能力提升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是水利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更高水平的供水保障
由于本地水资源可利用量较少,加之当地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上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不均,我市水资源供应绝大部分依赖各类工程的抽引或自引江淮水源。随着水权制度的深入实施,外来水的利用将会进一步受到限制。而扬州沿江、沿淮现有水工程大多建于70年代初,设计标准低、先天不足、工程老化严重,现有水工程提(引)能力仅能满足平水年需求。同时城市及集镇的点源污染和广大农村的面源污染,又使工程措施蓄引的有限水量被大量污染,部分水源失去使用价值,可利用水量日趋紧张。根据《扬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现状分析,全市平水年缺水0.6亿m3,中等干旱年份缺水2.17亿m3,特殊干旱年缺水4.80亿m3。
根据水资源分析,2015年正常年份(50%保证率)全市社会需水量为52.92亿方(火电按耗水计),比2009年高出20%,需水总量呈上升趋势。在需水结构上,生活及工业用水增加;农田灌溉用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水措施的完善而有所降低,但由于水产养殖用水的增加而使农业用水总量降幅不大;生态市、宜居城市的建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维持良好水环境的生态用水将大幅提升,环境用水剧增8.9亿方。在需水时程分布上有经常性用水增加、用水高峰峰值降低的趋势,在需水空间上有向城市、工业集聚区集中的趋势。这些都对水资源的供给保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三)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的水环境保障
近年来68个水功能区监测结果表明,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稳定在72%左右,水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极限。“十一五”期间全市除流域或区域骨干水源地水质全年基本达标外,其它河道均不能稳定达标。城区、集镇部分河道如新城河、槐泗河、古运河下段、老通扬运河、老横泾河、宝射河、仪扬河等水质劣于Ⅴ类,失去使用价值。全市2009年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3.9%,其中扬州市区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63.8%。“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强劲势头,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在“十二五”期末将达到4500亿元,污染物产生量亦将同步增加,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向城市(镇)和工业集中区集聚。
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0年我市部分水功能区监测标准已经提高;正进行创建的“生态市”要求水功能区达标率在85%以上,并全面消除劣Ⅴ类水;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将实现全线送水,又要求水质目标必须同期实现。因此“十二五”期间,在加强控污、截污、治污的基础上,治理和保护水环境,扭转我市水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保障城乡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扬州市水利发展的紧迫任务。
(四)保障与改善民生,需要民生水利的大力推动
民生水利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基本条件,优先解决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群众要求最紧迫的水利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粮食安全和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水利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力推动城乡水环境整治、农村饮水安全、饮用水源地保护、备用水源地建设、大中型灌区改造、农田水利建设、病险水库加固、水利血防等民生水利工程的建设,增强民生水利的保障能力。使水利在更好地惠及民生,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更好地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