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
2012-03-28 10:02:53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七)增强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健全防汛防旱管理体系
“十二五”期间提高防洪减灾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加强防洪减灾公共服务信息水平,提高雨情、水情、工程调度和洪水情势等信息发布的频度和广度。提高遭遇突发洪水和台风风暴潮的应急反应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减灾保障。
1、实行不同洪水风险分区管理。引导城镇和开发区建设、产业布局调整,有效规避、控制和分散洪水风险,提高洪水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开展重点河道、湖、库及城市洪水风险图编制,建立高风险区洪水风险图。加强里下河湖荡及滞涝圩建设,严格按规划执行滞蓄洪区管理。
2、健全防洪抗旱减灾应急机制。全面提升防汛抗旱应急处置能力,努力实现“指挥决策科学化、应急处置规范化、防汛抢险专业化”。完善市内重要流域、区域和湖库的洪水监测、预报、决策系统建设;修订完善各类防汛防台风预案,完善《扬州市水旱灾害应急预案》;加强市县级专业防汛机动抢险队和防汛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健全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完善防洪减灾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成结构完整、功能健全、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水旱灾害应急反应系统。
3、增强突发水污染事件供水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来水预报、动态监测和水质预警系统,加大水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时发布水质公报。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置工作责任制,落实重大事故的监测、报告和应急处理的职责分工。
(八)完善水利法规体系,强化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
1、健全水利法规管理体系。加强全市水利规划的组织、编制、协调、论证、审批、实施等管理工作。加强涉水项目的洪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设置论证、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的审查,确保各类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不影响河湖健康发展。通过规范程序审批、严格技术审查、加强后续管理,提高规划项目执行中的严肃性与指导性。
2、加快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水利队伍和水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坚持依法治水。认真贯彻《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湖泊管理条例》等水利法规,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严格行政许可程序,加强水工程管理范围内涉水项目的防洪评价、审批及监督管理,做好重点项目审批的跟踪服务。坚持阳光行政、文明执法。认真落实执法岗位责任制、错案追究制等制度,严肃查处违法水事案件,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和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好正常水事秩序,树立水利系统良好形象。
3、全面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水利建设项目法人制,逐步推进政府重点水利项目代建制。加强对水利建设市场的监管,加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推行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全面落实水利建设项目规划许可制、投资控制制、资金保障制、绩效评价制,提高投资效益。
(九)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构建智慧水利基本框架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遥测遥感技术等在水资源管理、暴雨洪水监测预报、防洪抗旱指挥调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水利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水利现代化,构建智慧水利基本框架。
继续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加强水文、气象、水情、水质的遥测遥感能力建设,提高水利信息的智能感知和传输水平;形成全市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和信息中心,建立水利空间和水利工程、水资源等数据信息系统,保障水利信息的实时性,提高水利信息的智能处理分析水平;加快建设防汛防旱指挥、水资源调度、水工程运行、水利设施养护等决策支持系统,提高水利运行决策的智慧水平,并扩大业务应用系统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建设面向公共服务和行政决策的水利信息平台;加快现有水工程设施自动运行、智能运行、远程监测、远程调度的设施改造,提高水工程智能运行和管理水平。
(十)保护遗产、丰富内涵,打造水文化体系
1、丰富水工程文化内涵。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充分发挥水、河流、水利工程的文化功能,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对生态和文化的承载能力,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空间,同时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水利风景区。
2、加强水利遗产的保护。重视水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工作,加强古代水利工程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编辑出版《扬州运河》、《扬州水利诗词》、《扬州水利史话》、《扬州水利图册》等书籍,完成第二轮《扬州市水利志》续修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系统水文化遗产研究的优势,在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行动和大运河的保护中积极发挥支撑作用。建成扬州水利展示馆和水利档案馆。
3、大力弘扬扬州水利精神。大力宣传水利系统的先进模范人物,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榜样作用,进一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和“艰苦奋斗,乐于奉献,顽强拼博,勇于探索,积极向上,争创一流”的扬州水利精神,不断增强广大水利干部职工的价值判断力、思想凝聚力和改革攻坚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