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03-28 09:15:53 责任编辑:QZ031 来源:前瞻网
(四)在发展阶段上,基本实现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阶段的迈进。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长足发展,到2010年,我市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54%,城市化水平达54%。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基于工业化指数的分期方法,“十一五”期末,我市已基本完成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阶段的迈进(比全国约早4年)。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占GDP份额的提升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50%以上,比2005年上升1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重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重工业产值4272.6亿元,年均递增37.7%,比全市工业快5.6个百分点,比轻工业快15.4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为72.7%,比2005年上升13.1个百分点,重工业占比上升速度比“十五”快0.7倍,显现出工业化中后期重工业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十一五”期间,虽然全市工业总体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互动共赢,但制约工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在结构上,重化工业比重高达70%以上,节能减排任务艰巨;高新产业占比依然不高,重点产业的主要产品多数还处于技术链、价值链的低端;部分中小企业产品结构亟待调整。在规模上,新兴产业的经济总量还明显偏小;产值过百亿的企业仅有3家,与周边先进市相比差距较大;全市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还没有全面突破。在创新能力上,区域性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尚处在起步阶段,园区创新功能急需强化,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收入的比重仅在1%左右,主导产业和“三新”产业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在要素支撑上,高端人才尤为匮乏,资金、土地等要素瓶颈制约仍比较突出,要素保障能力和水平还不高。最为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是“五缺”:缺少龙头带动型的大项目,缺少骨干支撑型的大企业,缺少优势明显的大产业,缺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大产品,缺少创新创业领军型人才和大企业家。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回升期,是经济周期中极为复杂而关键的一个阶段。在这期间,国内外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工业发展既蕴含战略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
世界经济将在曲折中复苏回升。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复苏,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已经有一定幅度的经济增长,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可能实现逐步回升。我国作为充满活力的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已经率先崛起,今后几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继续领先。但全球金融体系尚未完全稳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需增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通胀压力逐步加大,全球公共治理问题日益凸显,这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世界经济出现起伏,进而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我们既要对宏观经济基本面充满信心,更要有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思想准备,把握好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发展规律。
全球经济结构正在孕育重大变革。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阵痛和对环境气候问题的反思,世界经济将在自我调适中整合、嬗变。在经济发展格局方面,发达国家对过去那种“大量进口、超前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始作出调整,增加制造、减少进口将成为它们“再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同时,众多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努力扩大内需、增加出口。在这种情况下,全球供需结构面临再平衡,我国作为“世界工厂”,高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将面临严峻挑战,加快提振内需、拓展国内市场,是经济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在产业发展趋势方面,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快孕育,形成一批关联度极广、爆发力极大、带动性极强的产业群落,进而引致全球产业结构的“颠覆性再造”。在公共环境治理方面,全球污染和气候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低碳化发展,我国作为正在加速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节能环保的压力尤为巨大,转变过去那种“高耗高排”的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在世界经济结构面临重大变革的新形势下,能否实现战略转型,是掌握新一轮发展主动、实现超常规跨越的关键所在。我们既要有敏锐的机遇意识,把握好今后几年战略转型的有利时机,在新技术研发、新产业培育、新市场开拓中抢占制高点,更要有可能被“边缘化”、“空心化”和“低端锁定”的危机意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经济政策或将出现新的调整。随着经济复苏形势的进一步明朗,欧美各国在金融危机时期施行的救市政策正在逐步退出,我国的货币信贷政策开始作出调整。从物价走势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正在震荡攀高,我国“输入型”通胀压力加大,同时国内农产品、住房等价格不断上扬,通胀形势将日趋严峻。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持续通胀。为此,政府必然采取有力的货币信贷紧缩措施,在抑制物价的同时适度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我们既要善于抢抓政策宽松的有利时机来加快发展,更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积极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紧环境”,争取夹缝求生,紧中求进。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