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 登录 | 2024年12月26日

陕西省“十二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

 2012-06-15 07:37:38 责任编辑:QZ080 来源:前瞻网

前瞻网摘要:“十二五”期间陕西省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气象事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三大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着力加强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预测预报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

一、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取得的新进展

“十一五”时期,在中国气象局、省委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把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若干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意见》、《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等政策与推进“十一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以项目带动促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促进全省气象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陕西气象整体实力显著提高,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1.公共气象服务质量与效益显著提升。全省因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数由上世纪90年代年均120人左右下降到目前年均30人左右,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上世纪80年代4%左右下降到目前2%左右。在抗震救灾、防汛抗旱、重大活动保障、重点工程建设中提供了优质的气象保障服务。强化决策服务的主动性、敏感性、综合性,通过制定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气象专题服务材料已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打造了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平台,突出了政府决策、突发公共事件气象保障应急能力、公众满意度和气象服务科技含量。近4年连续开展了气象服务满意度、覆盖度、风险关注度和服务效益评估工作,编制和发布年度陕西气象服务评估白皮书,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逐年提高,2010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达90%。

2.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气象工作,多次亲临气象部门检查指导气象工作,指挥气象防灾减灾。“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实现了部门管理向社会管理的转变,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传播、施放气球、防雷减灾等方面实现社会化管理,开展了许可审批、执法检查、案件查处等工作。出台了我省首部气象类政府规章《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陕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颁布施行。省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下发气象规范性文件30余件,开展气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50余次,发布气象地方标准16项。

3.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以项目带动计划的实施引领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省局层面共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31个,带动市、县局争取和自立项目近2000个,共计投入2.05亿元。依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渭北果业防雹增雨体系、应急气象服务系统、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等重点项目带动,强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围绕制约陕西经济发展的“水、旱、能源和生态”等瓶颈问题,与地方政府共建了“渭河流域气象预警中心”等四个中心。气象综合观测网建设日臻完善,初步建成了全省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土壤水分监测网、天气雷达监测网、雷电观测网、生态气候环境监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等站网,监测能力明显加强。

4.预报预测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开展了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定量降水预报、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和气候影响评价、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初步建立了暴雨、冰雹、雷电、高温、大风、寒潮、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的临近、短时和短期监测预警业务。完善了省、市、县三级气象预报预测业务平台,气象预报的精细化程度逐步提升,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和短期预报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我省晴雨预报准确率保持在85%以上,月气候预测准确率达60%-70%。专业及专项气象预报业务领域不断拓展,服务产品不断丰富。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打开了新局面。应对气候变化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了《陕西气候变化评估报告》、《陕西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报告》的编制。完成全省风能、太阳能资源普查评估。开展了应对、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对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重大(极端)气候事件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决策建议,受到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好评。开展了陕西主要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编辑出版了《陕西天气气候灾害图集》。我省被列入全国5省8市开展低碳试点工作的地区之一,省气象局也被定为技术主持单位。

6.科技和人才实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省局投入科研经费1931万元,发表科技论文772篇,其中,核心期刊208篇,16篇被SCI或EI索引。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2项142人次,其中,二等奖8项,三等奖14项。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全员职工中本科以上学历比例由28.3%提高至52%,高级职称比例由9.6%提高到12.79%。正研级专家由7人增加到14人,新增国家级首席预报员2人,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省“三五人才”二层次人选5人、三层次人选36人,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中国气象局西部优秀青年津贴人选3人次。

7.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开展台站综合改造,实施基建项目162个、业务项目49个。完成了33个台站的业务用房建设、16个台站环境整治和55个台站的道路、围墙、护坡等修复。完成了49个基层台站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力推进了我省一流台站建设。进一步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省县以上气象局103个应创建单位100%建成文明单位。其中,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增加了3个,省级文明单位增加了13个,市级文明单位增加了9个。省局连续5年被省文明委授予“最佳厅局”称号。

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们争取“十二五”更快更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综合气象观测能力亟待提升。对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还较低。在城市、交通及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等方面观测基础薄弱。

——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与政府需求、先进省份相比差距较大。短时临近和中小尺度强对流天气预报水平较低,定量降水预报能力不足,中期天气综合预报缺少有效方法,专业气象预报预测科技含量不足。

——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体系还不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基层气象应急能力和队伍不能满足新时期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时效和覆盖面亟待提升。

——气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比较弱。针对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的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网建设滞后,现有监测站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气象服务需求。

企查猫

——全省气象事业的发展不平衡,基层发展相对滞后。由于历史和地方经济原因,陕西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底子薄、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基层气象台站整体工作的全面推进,基础设施标准和配套水平亟待提升。

——气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领军人才缺乏。气象科技创新对业务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科技内涵不足。高层次骨干人才偏少,尤其缺乏学科技术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和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人才核心竞争力较弱。

已有0人评论 我有话说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意见反馈

暂无网友的评论

网友评论

0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查看征稿详细